“只要走進武鄉,你總會禁不住熱淚盈眶、百感交集。她到底有多了不起?今天,請讓我帶著對先輩的敬仰之心,把她介紹給你……”在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,市政協委員、紀念館宣教部主任田悅慧用她那富有感染力的聲音,傾情講述著八路軍將士浴血太行、英勇抗敵的豐功偉績。
長樂村的豐碑、關家垴的炮火、王家峪的油燈、朱總司令的紅星楊……令人震撼的英雄事跡,英勇無畏的感人故事,盡管田悅慧早已將其刻進骨子里、融在血液中,可每一次講解,她仍會傾盡全力。
如何讓更多的人銘記這段歷史?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田悅慧心中。成為市政協委員后,她圍繞這個主題積極履職、建言獻策。
“瞄”著目標去,找出好辦法。作為紀念館的一線工作者,田悅慧不滿足于已有的23年工作經驗,經常抽空與同事探討、向前輩請教,詢問參觀者意見建議,不斷豐富著自己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。
想要讓這段歷史走進人們心間,首先要做好講解工作。多年來,為提升講解能力,田悅慧大量閱讀歷史資料、人物傳記,專門學習語言、聲樂,參加關于紅色旅游知識的培訓,還多次拜訪開國將軍、老八路及將帥子女,收集眾多軍事資料、人物故事,努力把自己融進那段歲月。一路走來,田悅慧的講解變得生動翔實、鏗鏘有力,贏得聆聽者的贊許。
宣講力量不足,培養人才是根本。紀念館內,田悅慧特別注重傳幫帶,讓年輕講解員接茬成長;紀念館外,田悅慧通過參加青少年“體驗部隊生活 爭做四有好少年”“清明祭先烈 共鑄中華魂”等系列研學活動,培養了近1000名“小小八路講解員”。這樣的收獲,讓田悅慧對弘揚太行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前不久,她提交了《關于組建“八路軍后代宣講團”的建議》的提案,希望進一步壯大宣講隊伍,把革命先烈故事講給更多人。
打破時空界限,講解需從“線下”搬到“線上”。受疫情影響,過去三年到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參觀的人數受限,打造紅色文化“線上”傳播平臺之事提上日程。田悅慧結合實際,撰寫了提案《關于打造“山西英烈紀念堂”線上平臺的建議》,希望讓人們方便、快捷、環保地參與到緬懷先烈的隊伍中來。
歷史已經過去,但絕不能被忘記。“我將不忘初心,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優勢,進一步挖掘、弘揚太行精神,努力讓太行精神深入人心、催人奮進。”田悅慧懷揣信心、篤定前行。
(記者 賈志敏)
(來源:長治日報)
[編輯: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