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下旬以來,太原市清徐縣楊房村黨總支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,村“兩委”黨員齊上陣,引導鼓勵從村民手中流轉5處閑置宅基地,采取“集體+運營公司+投資公司”模式,成立山西清農鄉村發展有限公司,打造“一街五院”,即:醋文化街和3座民宿、1座啤酒工坊、1座醋工藝展示廳,大力推動休閑農業、鄉村旅游、餐飲民宿、文化體驗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。
清徐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以“一張藍圖繪到底,一以貫之抓落實”的戰略定力,把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納入全縣經濟發展大局統籌謀劃,積極探索土地托管、村莊開發、資產租賃、金融理財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,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。
人才賦能
激發集體經濟活力
清徐縣緊盯產業鏈構筑人才鏈、人才鏈提升產業鏈發展目標,將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培育納入全縣中心工作,一體謀劃、統籌推進,將黨委(黨組)抓人才工作和本土人才培育工作納入黨建工作成效考核內容,通過日常監測、定期調度、半年評估、年終考核等,壓緊壓實工作責任,切實打通本土人才培育壁壘。目前,已建立421名農村年輕后備干部庫,培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頭人1797人,新型職業農民4650人,為有技術、能干事、懂發展、善經營的本土人才提供發展平臺。
與此同時,用好用活省市縣三級技能培訓資源,聘請相關專業人才和專業培訓機構加強對本土人才、青年人才的技能技術培訓,并全力推行“持證上崗”制度,大力開展縣域內職業技能鑒定,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證書,切實提升鄉土人才隊伍專業化、科學化、規范化水平。楊房村黨總支聘請省農科院專家為農戶進行種植指導,邀請縣蔬菜辦專業技術人員一對一幫扶,利用“農民夜校”“田間學校”,引導村民學習蔬菜種植、智能控制等技術,培育新型職業農民。
共建合作
探索集體經濟發展路徑
清徐縣將村級載體招商作為招商工作的重要內容,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路徑,以村企聯手共建、合資合作等方式,入股或參股新型經營主體和工商企業發展產業;幫助各村招商選商,引進一批效益好、無污染、利長遠的優質項目。
王答鄉北錄樹村大力盤活資產,推進舊廠房“騰籠換鳥”,通過資產租賃、入股引進山西華晉骨科醫院,每年可創收57萬元;引進山西華晉汽車檢測站,每年可創收41萬元;引進晉陽技工學校,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5萬元。清源鎮吳村依托區位優勢成立汽車運輸公司,與晉煤鐵路物流有限公司合作運輸業務,每年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20萬元。以農業生產托管模式,組織4個鄉鎮11個村與山西神農集團合作托管土地3.3萬畝,年利潤的10%為11個村級集體經濟增添新動力,并可解決村內部分富余勞動力就業。
抱團發展
打造產業規模集聚高地
清徐縣按照“一村一策”的思路,通過“產業帶動”和“三資盤活”雙輪驅動,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。西懷遠村打造千畝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園,建成262個新式溫室大棚,并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,通過村集體綜改資金一次性入股投資、流轉土地統一規劃建設、上交管理費等經營方式,鼓勵農戶承包集體溫室大棚自主經營,實現了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向增收。楊房村采取“村委會+農戶”模式,集中有償流轉農戶承包土地1000畝,以財政補貼、貸款貼息、集體自籌等方式,投資1120萬元規劃建設132個日光節能溫室,大力發展設施蔬菜,并盤活集體閑置廠房,租賃給當地企業用于倉儲物流,幫助農民就近就業,帶動集體增收、農民致富。
李兵 王雪芹
(來源:山西日報)
[編輯: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