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社區派去家政員,家庭衛生全包辦。老齡工作做到位,敬老孝老成美談……”近日,走進武鄉縣豐州鎮太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清脆響亮的快板聲傳來。“每到節假日,我們的志愿者就來這里排練節目。”社區黨支部書記、主任李旗快言快語。
為推動轄區居民文明素質提升、推進社會文明風尚養成,近年來,武鄉縣豐州鎮太東社區以志愿者為主體,創新志愿服務模式,拓展志愿服務領域,提升志愿服務水平,努力把志愿服務做活、做實、做細,并與社區工作有機結合,實現了社區治理相互補充,有效提升了基層社區治理效能。
“今年婦女節期間,我們還創新思路開展工作。”李旗說,除了文藝節目,他們還將目光瞄準了在這個特殊日子中未被關注的人群——好丈夫、好女婿。“最近正在社區收集信息,希望通過評選與表彰,鼓勵男同志給予更多支持,讓女同胞展現更大作為。”
“這個月還有學雷鋒紀念日和植樹節,我們都會開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活動。”據悉,去年全年,該社區牽頭的大型志愿活動就有23次。“組織活動不是目的。”李旗說,“更希望通過活動引導更多的人了解、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去,增強志愿力量,打通服務脈絡,讓無私奉獻精神蔚然成風。”這幾年,在李旗及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,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社區志愿活動中,先后成立了16支志愿服務隊,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社區常住人口的23%,還有很多臨時志愿者,可隨時參與社區建設的方方面面。
如何發揮好志愿者力量?在李旗看來,做志愿項目更多要雪中送炭,而不是錦上添花。“要真正關注居民生活中的痛點難點,將有限的志愿服務資源用到能夠產生效果的地方。”
社區里有一名16歲的自閉癥患兒,本就不幸的他還遭遇了父親意外去世、母親再嫁等變故。“了解情況后,志愿者立刻為其聯系了心理咨詢師上門看診,隨后又將他安置在武鄉縣特殊教育學校。”李旗說,“年前志愿者看望他的時候得知,經過一段時間的矯正,孩子的互動意識和規則意識都有了明顯提升。”
老人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。傳統節日第一時間看望慰問,平日常常到家中拉家常、問冷暖,幫助解決困難。“年前,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一些老人打掃屋子有困難,就組織志愿者前后為119戶老人整理房間,讓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。”
……
微光雖弱,聚光成炬。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“小事”,卻真正踐行了“互助、奉獻、友愛、進步”的志愿服務精神。把社區的需要延伸成為志愿者的集體行動,把居民的需求轉化成社區職工的服務成果,志愿服務的開展,同樣促進社區工作質效連上臺階,矛盾化解、就業幫扶、疫情防控、普法宣傳、環境治理……他們同樣開展得有聲有色。
如今,武鄉縣豐州鎮太東社區,整潔、溫馨的文明新風撲面而來。李旗說,下一步,社區將緊扣群眾需求,創新思路、提升服務,將更多志愿服務送到居民身邊。 (記者 李雨桐)
(來源:長治日報)
[編輯: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