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常珍珍 通訊員 衛嬌
3月18日,沁源縣沁河鎮閆寨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。工程運輸車輛有序進場,將滿載的沙土傾倒在鏟土機作業范圍內,用于土地平整作業。多臺挖掘機轟鳴并進,正清理淤泥。數十名工人相互配合,搬運石塊,加固渠道。
閆寨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共規劃建設3719畝,建設內容包括平田整地、新建排洪渠等。目前,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%。全部完工后,將形成集中連片的優質土地資源,實現機耕、機收一體化操作,推動土地畝產量、收益率提升。這是沁源縣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。
高標準農田建設,一頭連著糧食安全,一頭連著農民增收。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,提高耕地質量,對農業穩產增產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“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”。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“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”。
近年來,沁源縣把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的重要抓手,作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的重大工程,注重規劃設計、嚴把關鍵環節、實行建管并重,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量和質“雙提升”。截至目前,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6.5萬畝,預計到2023年底建成10.5萬畝。
小并大、短拼長、陡變平、彎改直,糧田變“良田”……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加快推進,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,耕作條件更加便利,進一步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,夯實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。改造后,看著一塊塊規整的土地,曾經為耕作犯難的農民朋友開心不已。
“以前,到處坡坡坎坎,下地不方便,種莊稼用水也不方便?,F在,改造成高標準農田,用水方便了,農機也可以進地里干活,不僅人不累、不遭罪,糧食產量也提上來了。”閆寨村村民李俊剛高興地說。
“我們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一系列工程,將高低不平、分散零碎的地塊改造成適合大中型農業機械下田耕作的標準農田,大大降低了人工、田間管理等生產成本,同時也能擺脫‘靠天吃飯’的現狀,提高了糧食單產量,保障了糧食總產量。”沁源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范向麗說道。
春來滿目新。放眼沁源鄉村,土地平整集中連片,田間機耕路寬闊平坦,大小溝渠縱橫相連,一幅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連、旱能灌、澇能排”的現代農業畫卷正徐徐鋪展。
(來源:長治日報)
[編輯:]
|